_MG_2388    

最近開始指導一些姑娘進行手術的麻醉監測,雖然只是登記麻醉的各項數據,大部份人給我的反應是「賴醫生,做這些事情好忙碌喔」,我總是回應一句「你們有這樣的感覺那就對了」。麻醉是種不斷收集資訊,不斷地分析,不斷做出反應的過程,這個過程從第一眼見到這個動物便開始,用任何方法得到你想要的資訊,從單純但重要的理學檢查,到各式先進的監測儀器,目的是要盡可能貼近動物的生理狀況。這些生理資訊進到醫生的腦中,便快速地進行分析與論辯,哪些資訊是最重要的,哪些是預期中要發生的現象,哪些又是會誤導醫生做出錯誤判斷的陷阱,每得到一點資訊,心中的小宇宙就不斷的安排這些資訊。最後當資訊整理妥當後,做出適當的處置,讓手術得以順利進行。這些過程不斷重複一次又一次,從一接觸到這個動物開始,到手術完成,順利返家,甚至沿伸到術後的追蹤。

 
 
我喜歡外科,也喜歡麻醉。麻醉是任何外科手術的基石,再困難,再生死一瞬間的手術,前提是必須要先有安全的麻醉。我想麻醉最吸引我的不是只是看到動物倒下,做完手術,動物再度甦醒如此而已。手術的過程中,準確的預測麻醉或止痛藥物的作用與反應是非常重要的,就像有經驗的飛行員能夠調整飛機以避開亂流,增加乘客的舒適程度。
 
 
進行子宮卵巢摘除術(就是俗稱的結紮手術)的時候,將卵巢向外牽引會造成卵巢韌帶的拉扯,這時會產生疼痛的感覺,雖然動物已經麻醉倒著動也不動,但是手術醫生或是麻醉醫生,都可以感受到這個疼痛的反應:對手術醫生而言,有可能會感覺韌帶自行在收縮,有可能會感到腹腔壓力增加;對麻醉醫生而言,有可能感受心跳變快,血壓上升這些狀況。所以當要進行這個步驟時,我的習慣會請麻醉醫生稍微加重一些氣體麻醉的濃度,在以安全為前提之下可以穩定渡過這次有可能發生的"亂流"。
 
 
又例如,我清楚的知道Meloxicam(一種止痛藥)打了以後約2小時達到最大止痛效果,而且效果可以持續16小時,所以手術前給予這個藥物,使動物甦醒後可以非常舒服,不會有劇烈疼痛而顫抖、尖叫、不安等現象。當然,這個藥物在腎臟有問題的動物必須謹慎使用,所以麻醉醫師必須先搜集到動物腎臟功能的資訊(例如手術前驗尿和驗血),才能正確評估,也才能發揮藥物的功能,而減低副作用的風險。
 
 
這種收集資訊、不斷思考預測、最後做出反應的過程,靠的是完整詳細的生理監測,醫生對麻醉反應和各種藥物的熟悉度。每個動物都是獨立的個體,對同一種麻醉藥物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,但是當醫生手上的資訊越多,越有機會可以準確判斷反應的正確性。醫生對藥物越熟悉,越能事先預測生理變化的發生,越能做出即時的處置。
 
 
麻醉對我而言是種藝術,動物生理的瞬息萬變讓他難以捉摸,也是因為如此,往往好的麻醉技術會讓人驚嘆。感謝曾經我在手術時和我搭配的麻醉醫師,因為有你們不斷忙碌地進行這些步驟,讓我能安心地埋首於手術,也讓這些不可能成為可能。
 
 
註:
1.姑娘在香港指的就是"護士"。
2.動物在手術前的血液檢查,也是蒐集資訊的一部分,所以建議麻醉前都進行基礎的血液檢查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獸醫,腎衰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